5个w(5个为什么)
新闻五要素的五W是什么啊?
5个W5个w,指一则新闻报道必须具备5个w的五个基本因素,分别为何时(when)、何地(where )、何事(what)、何因(why )、何人(who )
拓展资料5个w:
新闻构成5个w的基本成份。又称新闻五要素、五个W。 19世纪80年代,美联社提出新闻应具备when(何时)、where(何地)、 who (何人)、what(何事)和 why (何故)。这五个要素的英文开头字母都是W, 故通称五个W。1898年,美联社主编M.E.斯通提出:新闻中要回答五个 W和一个H,即How(如何),由此又有“新闻六要素”之说。
“新闻五要素”或“新闻六要素”的产生,是电信技术的新发明应用于新闻传播的结果。由于当时电信技术还不完善,编辑部不得不指令记者把五个W或五个W和一个H写进新闻的第1段,即新闻导语中。一旦发电或收电出现故障,只要收到电讯的第 1段就等于收到一条新闻的大意。从19世纪80年代以来,五个 W一直被视为新闻写作的原则之一。1945年12月13日,中共中央机关报《解放日报》(延安)社论《从五个W说起》中指出:“五个W是把事实弄清楚的最起码条件。”
参考:新闻五要素——百度百科
新闻的要素,五个W和一个H是指什么
新闻六要素(也就是记叙要素):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、事件的起因、经过、结果。即五个“W”和一个“H” 即Who(何人) 、What(何事) 、When(何时)、Where(何地) 、Why(何因)、How(如何)。
特点:公开性、真实性、针对性、时效性、准确性、显著性、接近性、开放性、广泛性、变动性。
扩展资料
每则新闻在结构上,包括标题、导语、主体、背景和结语五部分。
1、标题分为总标题、副标题、分标题。常言道:看书先看皮,看报先看题,标题可以使读者了解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。
2、导语一般情况下在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,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。
3、主体包括了事物的主要部分。
4、背景描述对事态的发生、发展、变化起重要作用的客观情况:时代背景、政治背景等。
5、结语阐明消息所述事实的意义,使读者对消息的理解、感受加深,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新闻
解释一下管理学的5个w和1个h?
5W+1H:是对选定的项目、工序或操作,都要从原因(何因Why)、对象(何事What)、地点(何地Where)、时间(何时When)、人员(何人Who)、方法(何法How)等六个方面提出问题进行思考。
5W+1H就是对工作进行科学地分析,对某一工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,就其工作内容(What)、责任者(Who)、工作岗位(Where)、工作时间(When)、怎样操作(How)以及为何这样做(Why),进行书面描述,并按此描述进行操作,达到完成职务任务的目标。
扩展资料
一、用途
5W1H分析法为人们提供了科学的工作分析方法,常常被运用到制定计划草案上和对工作的分析与规划中,并能使我们工作有效地执行,从而提高效率。
5W1H分析法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、生产生活、教学科研等方面,这种思维方法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工作、生活。
二、5W1H分析法分析的四种技巧
1、取消
就是看现场能不能排除某道工序,如果可以就取消这道工序。
2、合并
就是看能不能把几道工序合并,尤其在流水线生产上合并的技巧能立竿见影地改善并提高效率。
3、改变
如上所述,改变一下顺序,改变一下工艺就能提高效率。
4、简化
将复杂的工艺变得简单一点,也能提高效率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5W1H
五个w是哪五个
五个W模式是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模式之一。1942年首先由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·拉斯韦尔(Harold Lasswell 1902—1979)提出。内容是:谁(who)——说什么(says what)——通过什么渠道(through what channel)——对谁说(to whom)——具有什么效果(with what effect)。该模式构成了传播学研究的基本内容,是传播过程的基本理论。[1]
“谁”指传播者,对传播者的研究称为控制分析;“说什么”指传播内容,对传播内容的研究称为内容分析;“通过什么渠道”指传播媒介,对媒介的研究称为媒介分析或渠道分析;“对谁说”指传播对象,即传播媒介的使用者,对传播对象的研究称为受传者研究或受众研究;“具有什么效果”指传播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,对效果的研究称为效果分析。在传播过程中,这五个要素互为联系、互相影响。五个W模式为人类认识和研究传播过程开阔了思路,尽管有些人对它提出了批评,但它至今仍是引导人们认识和研究传播过程的简捷的综合性方法。五个W模式的局限性是:单方向的线性传播,缺乏反馈过程。[1]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